2025年04月30日

致敬每一个挺膺担当的东风人

■记者 金妹

当繁花将枝头缀满,又一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翩然而至。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点赞无数为梦想拼搏的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指出光荣“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4月29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热烈欢迎载誉归来的全国劳模魏明伟、冯月兵,希望全体东风员工以劳模为榜样,立足岗位精研技艺,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在东风前行的道路上,广大东风人唱响劳动者之歌,无畏前行、挺膺担当,推动东风奋勇向前。

每个人的劳动都闪耀独特光芒

清晨,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员工正陆续进厂,班组长刘辉已蹲在中后桥二线的电车桥支架旁,手中的卷尺在电机支撑板上来回移动,力求和团队成员一起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当年,刘辉接手这个班组时,班组成员平均年龄超40岁、技能水平整体偏低。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为工厂首个“一人三岗”达标率达到100%的班组,每年开展的改善有一两百项。他抽屉里叠放着的一份份改善提案,正是东风一线劳动者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期盼。

在距离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十几公里的东风股份襄阳工厂,魏明伟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手绘的电路图,泛黄的纸页上标注着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一眼看出0.5毫秒的信息传输延迟故障;3个月优化整条涂装生产线,让轻卡生产节拍由34.1提升至39.8;500元成本制造的机械辅具发挥出价值50万元智能设备的效能,并传播到日本……谈及这些日积月累的点滴创造,魏明伟笑着说:“创新能为公司创造效益,也体现了我自身的岗位价值。”

在武汉,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武汉工厂的返修区里,戴着黑框眼镜的冯月兵正在用他自创的“四步解析法”解析汽车质量。这个曾在2014年公司技能竞赛中紧张到掉螺丝的装配工,如今是公认的“车辆神医”。一辆普通汽车由数万个零件组装而成,很多零部件肉眼往往无法看到。为了练就过硬本领,冯月兵扎根一线“找茬”,自制很多“独门兵器”,来提高汽车质量解析效率。看着马路上安全行驶着的一辆辆东风车,他觉得所有的坚持都有了沉甸甸的意义。 在生产领域实干争先,在技术领域刻苦钻研,在营销领域抢夺订单……一个个东风人,在平凡岗位上为东风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东风,为东风,他们在以干事创业的热情、拼搏向上的精神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在男性占主导的商用车设计领域,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周菊红跟着师傅从车身结构学起,从参与项目到独立承担开发任务,从技术总师到湖北首个“人工智能+”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盟主,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自我的蜕变。周菊红说:“每个在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的人都值得称赞。虽然我们在男人堆里,但依然充满自信。”

东风商用车整车工厂装配五车间四班班长刘金龙退伍后,从认装零件开始,到每个装配工序的学习,硬生生地凭借自己的好学,一步步赶超,成为了技术“大拿”,还总结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金龙学习操作法》。

在东风股份商品研发院,杨喜红办公桌上那盏永不蒙尘的“马灯”模型始终陪伴着她。作为车身悬置系统专家,她带领团队突破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题,构建了行业领先的车身悬置系统数据库,创造了近三年新增产值超4000万元的亮眼业绩。从车身悬置专业“小白”(网络用语,此处指新手)到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杨喜红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走出了乡村,踏出一条宽阔的路。

目前,东风有公司级劳模700多人,省部级以上劳模130多人。他们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用匠心确保每一辆驶入千家万户的东风车都是品质之选,为东风“跃迁”征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跃迁”需要每一个东风人奋跃而起

“三个跃迁、一个向新”,新东风的奋进之路目标明确。“‘跃迁’需要每一个东风人奋跃而起,‘向新’是实现每一个东风人的新发展。”在这场关乎企业命运与每一个东风人价值实现的新征程中,东风人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与使命。

向智能化跃迁,以技术突破抢占迭代风口——

让汽车更智能,他“只做第一”。东风岚图智能电器与智能座舱高级总监张贵海,从零开始组建岚图汽车智能电子电器团队,团队如今已经超过300人,业务覆盖座舱体验定义、人机交互设计、语音AI开发、车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并孵化出智能座舱、智能产品两大平台。他也凭借主导开发的中央集中式SOA架构技术,成为行业瞩目的技术先锋。如今,他和团队已启动下一代座舱平台研发,计划融合对话智能、场景智能和整车智能,打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

“通过不断创新工艺方法和提升智造工厂水平,提升产品、制造竞争力,扎实推进东风新能源‘跃迁行动’。”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技术部总装工艺、电检工艺副总师鲁永山带领团队实现了诊断工艺系统的核心通讯硬件设计、程序开发和车型软件的全栈自研,成功打破了供应商的技术限制,大幅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降低了采购成本。“2025年,我们团队将开拓新的业务、新的平台产品,推动公司结构件向功能件转型、提升智能化水平。”

向新能源跃迁,努力抢占新能源赛道制高点——

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关键部件。智新科技电控专业总师王闻宇牵头开发了东风首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增程发电机控制器,他表示:“通过iD4系列的开发,我们的电机在高压高效和高功率密度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一步,我们将在功率器件封装类型、小三电自主开发、新一代主控芯片平台等技术方向上进一步探索,持续打造行业的‘能效之星’。”

猛士917是猛士科技的第一款车,更是中国第一款豪华新能源越野车。秉持“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念,猛士科技焊装车间车身班长胡德勋带领团队不仅为猛士917雕刻出“钢筋铁骨”般的高强度车身,还刷新了中国汽车制造工艺的最高标准。他的目标也很朴实——不断提升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把每一款车造好。

向国际化跃迁,让“双飞燕”飞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作为东风轻型车中北美大区总监,王勋千用4个月时间跨越15个时区谈判,终于拿下251台订单——这是东风轻型车在美洲市场的首单突破。从没有经销商、没有销量,到经销商直营网点二十余家,年销量超万台,王勋千让东风轻型车在南美洲市场高歌猛进。如今,他和团队在墨西哥矿区铺设销售网络。王勋千说:“我希望所有美洲客户都认识东风,并且开上我们东风车,这是我的终极目标。”

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欧洲市场,东风进出口公司东风乘用车海外营销部欧洲区域营销中心总经理谢骞带领团队深入意大利、波兰以及东欧等多个市场,精心布局,积极探索东风旗下MAGE、HUGE、SHINE及FORTHING等品牌车型的单国单车型认证之路。2024年,欧洲市场实现销量9193辆,同比大幅增长,目标达成率达125%,这些数字,见证了他和团队日复一日的奔波与艰辛。

放眼全球,东风汽车品牌足迹遍布欧洲、南美、中东、东南亚等战略市场。过去一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其中新能源与智能化占比超80%,累计专利数达2.44万件,核心技术自主化率提升至88%。

每一次技术创新、每一份匠心坚守、每一步市场开拓,每一个东风人的奋跃而起,都在创造东风的未来。

旗帜鲜明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开着风神L7穿越古代,木兰穿着汉服遇见猛士,在春日的襄阳基地,公司“第五届女神秀车助力营销现场展示赛”现场热闹非凡。来自公司各单位的选手化身“带货女神”,生动展现东风汽车的独特魅力。

在东风,每月每季度每年,各战线的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蓬勃开展,也成为东风职工热衷的“比武”擂台。

在跃迁的道路上,公司将各类技能竞赛视为培育职工、提升素质的重要平台,也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举办三级技能竞赛139场次,34名职工获得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大奖,16名职工获评荆楚工匠,20名职工获评东风工匠;104项职工创新成果获省部级以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公司产改经验先后10余次在上级工会交流推介;东风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被纳入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这是东风旗帜鲜明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缩影。

对劳动者的尊重,更体现在对创新的“置顶”支持。2024年,公司推动创新工作室与一汽、鞍钢等建立3个对外联盟,促进创新联盟提档升级;举办职工创新大会,70余项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展示,3000多名职工参观学习;深入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完成重点改善创新项目120余项,职工的“金点子”正在转化为促进发展的“金钥匙”。

细微处的关怀,最能体现对劳动者的珍视。公司推行的“139”幸福在东风计划,让一线员工的更衣室装上了恒温空调,数百名困难职工获得精准帮扶,哺乳期女职工有了更多“爱心母婴室”,各单位职工健康小屋陆续建成,东风劳模也拥有了自己的专属车位……

从武当山下的老基地到长江之畔的智能工厂,从传统制造车间到新能源研发前沿,东风劳动者的故事从未停歇。他们用双手诠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用智慧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正如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班组长刘辉所说:“当我们把每个零件都打磨成精品,把每次改善都当作创新的起点,光荣,就属于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人。”

--> 2025-04-30 1 1 东风汽车报 content_18350.html 1 致敬每一个挺膺担当的东风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