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静怡
日前,东风日产与宝钢股份在广州召开2024年度党组织共建交流会,回顾二十年来党组织共建的辉煌历程。东风日产襄阳工厂员工黄海锋和易永红,实实在在经历了这20年,在会上都获得了“二十周年特别贡献奖”。回顾这20年,他们说,这一切还要从2004年天籁100%宝钢国产化说起。
“那会儿,我们每个人都绷得紧,整宿睡不着,就冲着这一个事。和宝钢的兄弟们天天在车间里熬。”为了确保天籁第一个100%使用宝钢材料,大家全身心投入到试验验证工作中。易永红回忆起曾经遭遇材料问题的紧急时刻,整个团队心急如焚,而宝钢的客服代表成为了他们的希望之星。
“那会网络通讯不发达,宝钢就开创性地设立客服代表跟踪服务现场,那是真牛气!”易永红说。
当其他钢厂还在为查找关键性能参数和工艺参数而焦头烂额、反馈迟缓时,宝钢客服代表高效协调,快速制定了应对策略,及时化解了材料异常带来的危机,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共患难一场后,依赖和信任开始萌芽。
当提及与宝钢合作中更多的难忘挑战,易永红和黄海锋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开卷线外化项目。
那个时候,新设备、新业务、新人员,要在3个月内完成襄阳工厂39套模具75个部品落料业务的转移,日产、宝钢双方团队一时摸不着头脑、无处下手。
新设备新产线新员工都导致生产出来的良品率较低,那时正值襄阳工厂高产的关键时期,巨大的压力如乌云般笼罩着整个团队。
“我们那会真是日日夜夜扎在车间里,就想把这问题解决,日产、宝钢双方团队都一股劲,一条心干一件事。”黄海锋说。
在这场战斗中,团队努力逐渐显现成效,综合不良率也从令人揪心的17.85%大幅降至2.5%,达成了2017年最高月产量20213台的考验,这也是宝钢开卷线从设备安装完毕到产能提升最快的标杆生产线。
终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我们双方共建其实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解决得特快,我们跟一家人一样了”。易永红笑着说:“回忆太多,奋斗过的每一瞬间都历历在目。下一个二十年,再一起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