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星仔细查看驾驶室下管路装配情况 记者 刘鸿飞/摄
■记者 熊秋琳 特约记者 付琼
8月30日,2024中国技协城市主产业职业技能(十堰)联赛暨技术工人、工匠大会在十堰举行。聚光灯下,蝉联汽车装调工竞赛个人第一名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总装检测车间生产班长张永星,再次站上领奖台。
星光不负赶路人,每个付出努力的人,都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一个个汽车零部件在这里组合装配,一辆辆东风天龙、东风天锦鱼贯而出,驶向全国和世界各地。
在车辆下线口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张张荣誉证书无声展示着东风人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埋头苦干的职业操守和敬业奉献的道德情操。其中,张永星的荣誉格外醒目:全国汽车行业最美青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技能竞赛冠军、东风公司劳动模范……“85后”的张永星,以硕果累累的工作实绩,展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我非常幸运,东风注重技能传承,给了我很好的成长环境。”张永星说。他的师父是王建清,王建清的师父是王涛,二者都是全国劳模,在东风乃至汽车行业成为技能工人的楷模。
在王建清眼里,张永星是他的骄傲,“张永星学东西快,悟性好,最重要的是肯钻、肯吃苦,善于把简单的工作每次都做好,把重复的工作每次都做精。”
“我的工作就像一个‘全科医生’,既要懂发动机装调,又要懂变速箱装调,还要懂车桥、汽车电器装调,对整车各项性能都要了如指掌。”张永星说。
在生产制造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创新创效中出实招,助力企业转型提质,对张永星来说,这样才不负企业的培养,不负党员的身份。
调试员工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制造效率,关系到能否把优质的车辆交给客户。张永星潜心研究各种提高效率的调试技能,安装“北斗导航”时,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班组里很多人都不会用。张永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利用业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熟悉系统性能,了解操作方法,成为第一个“试水”的人,“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后,我总结出一种简单实用的调整方法,并制作成PPT为大家培训,工友们快速掌握了系统的使用方法。”
张永星还总结出挡位“手触式”调整法、燃气动力车型“口诀”调检法等多种快速调整方法,使用这些方法,可使各种功能调整一步到位,减少重复作业,缩短调试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在张永星和工友们的努力下,车间单车调试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缩短至75分钟。张永星总结的挡位“手触式”调整法,被东风商用车命名为“党员工作法”并加以推广。近5年,张永星参与完成各类改善创新课题45项。
近年来,随着商用车产品零部件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上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作为车辆交付客户的最后一关,车辆工厂总装检测车间也面临快速转型的考验。
现在,车辆工厂将装配调检师更名为“客户体验师”,岗位职责优化为以客户视角检视产品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而是对调整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转型要求。要实现从汽车调整工到客户体验师的转型,我们需要提升基本技能,做好验证,进而提升车辆品质。”张永星说。
以前的工作更多靠“动手”,现在更需要“动脑”。电气件工作原理、整车工作原理、后处理系统、自动驾驶原理……太多新知识需要掌握,张永星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为实现快速转型,张永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能力强的优势,整理电动车、燃气车、智能重卡等新车型知识,组织团队成员一起学习。
做可靠人,造可靠车。张永星说,身为党员和一线职工,要始终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种子“种”在心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东风青年党员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