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

在合资合作中自立自强转型发展

写在东风有限(东风日产)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

■启辰大V氢境率先在广州花都区开启商业化示范运营

■东风日产开创出“GLOCAL(全球+本土)新模式”

■记者 陈娇 通讯员 张亦鑫

近年来,东风有限(东风日产)党委坚定“在合资合作中自立自强、转型发展”的责任担当,聚焦“新能源转型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寻找事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思路、方法和答案,用红色力量激活创新发展“新活力”,锻造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在东风日产襄阳工厂第四届创新月,员工体验创新转型成果

立足自主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从“买”到“自主创造”是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下的巨大转变。东风日产的转型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坚定核心技术自主,走科技自立自强路线;二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建立领先优势。

近年来,在东风有限(东风日产)党委的带领下,东风日产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DD-i超混动技术与V–π纯电平台研发落地,启辰大V DD-i超混动、启辰纯电VX6均已成功推向市场,启辰大V氢境氢能源车实现商业化运营并已突破25万公里里程,并首次实现了氢燃料电池在乘用车领域的示范运营……

在东风有限(东风日产)党委的带领下,东风日产走出了一条“复制学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的自主突破之路。

利用启辰品牌的先试先行,启动了启辰车联网的自主开发,并同步反哺日产品牌车型,打造了中国主流合资车企中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平台,实现了车联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2023年11月,启辰在品牌焕新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鲁班电池,这是东风日产首个电池品牌,在一众合资车企中率先突破了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成本控制等挑战。

至此,东风日产旗下车型涵盖了多种技术路线,包括传统燃油、超混电驱e-POWER、DD-i超混动(插混)、纯电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其中,既有日产的核心技术,也有东风日产的自研技术。

面对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东风有限(东风日产)党委还与上级党委上下联动,主动主导推动股东方采取产品和技术的变革行动,股东双方进行了10次董事层会议、5次高层研讨会、近30轮次的高层一对一会谈、研发制造领域专家10余次来访,股东双方深刻地认识到了发展的危机和本土化的重要性。

2023年6月,合作伙伴对东风日产自主技术能力的高度认可,形成了基于本地化自主技术推动新能源转型“中国方案”的一致共识。进入“启DNA+”时代,基于日产20年孵化的整车研发实力,开启在产品上的进化——利用中国的资产,以中国的速度和中国的标准,推出全新的产品。

通过现有车型的开发经验积累,东风日产已逐渐建立起平台、三电、电子架构、核心控制器等多个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正快速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推进转型发展

近年来,依托车型开发,东风日产不断导入并扩大智能动力、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领域先进技术的搭载与应用,在技术层面加强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的自研能力,尤其是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本地化自研能力。同时加速技术“走出去”,让科技创新带给全球消费者愉悦的出行体验。

在产品层面,东风日产积极融合日产的全球技术和品质,在2024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东风日产副总经理周锋表示:“面对中国市场、用户、竞争之变,以品牌焕新为起点,以日产全球技术和制造品质为根基,进一步整合中国本土新能源研发优势,东风日产开创出‘GLOCAL(全球+本土)新模式’。”

东风日产正以更敏捷的开发模式、更快速的开发周期、更贴近中国客户需求的智能化装备,争分夺秒,让不少行业主流“黑科技”搭载到新车上。

未来三年,东风日产将聚焦新能源车核心控制、动力总成和平台技术三大主线,围绕智能架构、核心软件、AI大模型应用,投入超过100亿元,到2026年,投放7款新能源车型,包含5款日产品牌和2款自主品牌。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土化开发的效率优势,东风有限(东风日产)党委创新推出车型开发“项目制”,以技术路线为中心搭建高度协作的多个团队,构建同时开发多动力路线、多款车型的自主开发体系。通过更优的技术组合、技术规划,实现开发效率的大幅提升,技术性降低开发成本、零件成本。

携手党建共建,聚力科技创新,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东风日产与宝钢以央企党建共建为引领,共同打造了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研发平台;与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党委以红联共建为依托,开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与生产,保证整车高质量交付,推动整车示范运营。

东风有限(东风日产)党委通过把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深度融合,使得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创新人才充分涌现、科技资源有效聚集、创新价值充分彰显,形成党建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良好格局。

汇聚人才合力,激活企业澎湃动能

近年来,东风有限(东风日产)党委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各级党组织在鼓励创新、培养青年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

作为东风公司级创新项目,成立于2015年的阿杜工作室已成为东风日产员工的一大创新园地。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孵化200余项创新项目累计创造效益数千万元。

注重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营造包容开放的创新环境。在阿杜创新工作室,智能座舱、AR驾驶模拟设备、车载全息投影等创新作品层出不穷,背后是东风日产紧跟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懈努力的成果。

阿杜创新工作室主导开发的“车载丰巢”项目,是东风集团众创中心首个成功验收和结案的创新项目。这一创新灵感来源于一次偶然的收快递经历,敏锐捕捉到了用户痛点,并在东风日产团委的支持下,迅速组建团队,成功申领了50万元创意孵化基金,将想法变为现实。

创新之风不仅吹向试验室,更在生产车间内生根发芽。发动机分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赋能东风日产动力转型事业发展,先后完成了转向节、动滑轮、油底壳、电机轴等10余种新产品的落地,并成功打开了自制刀具的外销市场,打造了企业又一个增长点。二十年来,发动机分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率先打造E3改善创新平台,自主改造完成自动化生产线7条。

今年4月,郑州工厂提出创新效益导向激励方案,健全科技创新激励保障体系和执行机制,依托成本作战室,2024年7月—2025年7月进行以创新改善效益为导向的成果评选及激励,纳入导向制激励的个人或课题团队根据项目收益给予适当奖励,应给尽给、能给尽给,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9月,襄阳工厂第四届创新月开幕,共展出了35件创新成果,各类展品尽显创新智慧。据了解,襄阳工厂党委今年共立项15个跨领域实践课题、10项高职等师带徒和11项导师制课题,计划培养60名各层级数字化人才;在自研自改、数字化转型方面,由“单兵作战”模式逐步转向“团队作战”模式,集中资源聚焦在自动化、智能化、高价值备件修复、智行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

东风有限(东风日产)即将迎来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东风日产人将牢记“自立自强、自主创新”要求,在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卡脖子”难题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 2024-10-12 写在东风有限(东风日产)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 1 1 东风汽车报 content_15313.html 1 在合资合作中自立自强转型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