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远(东风股份制造总部)
开栏语:为进一步砥砺家国情怀,营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东风汽车建设55周年的浓厚氛围,《东风汽车报》“东风劲 跃新程”之“礼赞祖国 祝福东风”栏目面向全体东风人进行了征稿,邀请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对祖国、对东风说说心里话。即日起,本报将陆续选登来稿,敬请关注。
弹指一瞬,今年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东风汽车建设55周年。对于共和国的东风而言,55年是极不平凡的。历经几代东风人辛勤耕耘,曾经的二汽从大山深处一步一步走向了国际。
感流年,忆往事。我的童年生活,是在一个叫十堰白浪的地方度过的。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一件事情,是全家人去白浪火车站的货场取千里之外邮寄来的物品,那是从东北老家寄过来的苹果。父亲用借来的独轮小推车推着,车上柳条编筐里面的苹果足足有100余斤,我们开心地护在小推车左右,生怕苹果落下来。在那个深秋季节,老白公路这条沙土路的两旁都是白杨树,树干笔直而高耸,透过树叶的缝隙,阳光照进林荫道上,也照在我们一家人身上。
家,住在一栋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里。这栋仿苏的楼房临山而建,有一条小溪绕山脚穿流而过。红砖清水墙,木门窗,屋面为两面坡红瓦盖顶。一楼是单位的卫生所,长长的走廊,门诊、药房、病房一应俱全。楼内的楼梯、扶手为木质,走起来有“咚咚”的响声。来到二楼,走廊两边都开着若干个门,每道门左下方都堆着一个蜂窝煤炉。上楼左拐后,把头左侧第一间就是我们家,一间10余平米的房子里,进门口放下一张大床,窗口一张小床。一张从老家带来的炕桌被放在地中间,二只叠在一起的木箱放在角落里。周末,父母出去“遛”花生、红薯时,我一个人常常望着远山发呆。有一次,独自一人走到叫红庙的地方并登上山顶,就为了看看山外面是什么样子的。日子虽然单调重复,但那是我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
乾坤长,周期变。学校毕业后,我离开家来到公司襄阳基地,父母把铺的、盖的、用的装了满满一大木箱。刚入职时,我分配在柴油发动机厂从事理化检验工作。那时的我精力充沛,在工厂师傅们的指引下,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同时也见证了襄阳基地重大发展时刻:康明斯B系列发动机货源鉴定、竣工投产,以及后来的东风康明斯扩大合作;轻型车厂建厂、A08项目、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5周年、智能制造中心项目、V5V7战略车型……这一个个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时刻,让我心气更高了,干劲也更足了。
驻足回眸,有些记忆已渐渐模糊,但有很多鲜活的人物仍历历在目。当宣传干事期间,我先后采访报道过数百名员工,在采访报道这些员工的过程中,我被他们身上的故事所吸引,被他们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为建设卓越东风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马灯精神所折服。在公司55年的发展历程中,正是他们,以及像他们一样许许多多优秀的东风人,共同担当起了公司发展的脊梁。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历经55载,央企东风与共和国共同成长,时下,我也坚信,我们真正做到“资源整合 力出一孔”,提高面向市场需求、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全力抢抓新能源事业的窗口期,一定会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