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PN团队开展实车测试 记者 李楚赤/摄
■记者 李楚赤 通讯员 周昊夫
里程焦虑,是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车型绕不开的话题。破解焦虑,要么“开源”,要么“节流”。在电池技术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当下,一味加大电池容量只会增加整车成本和重量,于是,提升续航的重任就落到了“节流”头上。
“如果能通过PN(Partial Network,局部网络)技术对全车的电器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让该工作的设备及时‘醒来’,让不工作的设备保持‘休眠’,就能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电量消耗。”关于“节流”,岚图汽车电气系统架构工程师周昊夫首先想到了这个方法。
在向岚图汽车智能座舱高级总监张贵海、智能电子电器高级总监朱绪魁、电气系统架构总监司华超沟通想法并获得认可后,周昊夫立马召集组建了一支40余人,囊括系统架构、车载软件、新能源系统、车身系统、通信架构、集成测试等专业的跨领域团队,开展基于岚图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的PN技术预研。
岚图不是行业内第一个应用PN技术的,但基于SOA架构应用PN是岚图的首创。
为了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岚图自研了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天元架构。天元架构由一个“智慧大脑”——中央域控制器和若干个区域控制器组成,能从用户场景出发,通过软/硬件升级,满足常用常新的用户需求。基于天元架构打造PN具有先天优势,能够通过中央域控制器实现智能配电与局部网络管理的融合,对全车进行精准管控。
为了提升开发效率和PN的运行效率,岚图PN团队没有选择对车上每一个电器的ECU(电子控制器)单独控制的策略,而是采用了网段PN唤醒策略。简单来说,团队将车辆的运行逻辑集中化,通过几个主要的域控制器对ECU进行分组管理。这种策略在实现电量精准控制的同时,与车型现有的智能配电路线一致,对车型的改动更小,可以实现更快捷的开发应用,符合岚图“敏捷开发”的整体要求。
一开始,PN团队打算与供应商合作开发。经过多轮沟通,供应商的设计方案无法符合岚图的需求。于是,岚图PN团队决定自主研发内核,并与供应商协同推进PN量产。
研发初期,团队磨合并不顺利。由于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领域,大家对同一件工作的认知存在差异。比如最基本的对于PN的理解,有的认为PN是一个系统,需要由系统负责人来统筹实现各项功能,有的认为PN仅仅是一项功能,可以选择实现或不实现。而实际情况是PN既不是单纯的一个功能,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是整车网络架构中的一种特性,需要整车的多个模块共同支持。一旦确定搭载,就需要所有相关模块都支持才能正常运转。作为项目牵头领域,周昊夫和同事们一起制作了一套工作流程模板,通过每天早晚会、周例会等一系列制度,强化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交流,推动项目研发流程快速走上正轨。
由于这项技术的开发在行业内没有先例,团队在研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试错。比如整个PN的网络管理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因为局部网络同步休眠问题经历了多轮修改。在测试的过程中,由于实车PN场景较多,且涉及多个领域,从需求规范审核到测试用例编写再到测试工作实施,和以往相比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有大幅度提升。但岚图PN团队始终坚信自己的方向没有错,在不断试错、测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方案,推动技术落地。
目前,岚图PN团队已经完成了技术预研,进入到实车测试阶段。和同类型产品相比,搭载了PN技术的车型多场景下车辆唤醒的低压能耗降低30%—50%,整车能耗表现大幅提升。
今年下半年,搭载岚图PN技术的产品将正式上市。“期待PN技术能给用户来更好的用车体验,助力岚图大卖!”这是周昊夫,也是整个岚图PN团队的心愿。